第261章 火箭与臼炮-《晚明海枭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当射程较近、炮弹飞行时间较短时,将木制螺纹引信向下旋入一部分,即可减少引线燃烧的时间,确保炮弹落地后很快就能爆炸。

      当射程较远、炮弹飞行时间较长时则反其道而行之,避免炮弹在还未落地时就在天上放了个烟花。

      这种木制螺纹引信最晚出现于明代嘉靖时期,相比之下欧洲开花弹的引信直到两百年后还就是一根炮捻子,很显然在膛内爆炸的风险要高得多。

      不过螺纹引信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,那就是炮弹在膛内是会旋转的,一旦转到引信朝向药室的角度,膛压可能会将其推向炮弹深处,这同样会造成开花弹提前爆炸。

      这个问题在明代是不存在的,因为明代早期发射开花弹的火炮都是前粗后细的碗口铳形制,炮弹装在碗口一下就飞出去,压根不可能转起来。

      崇祯年间,明军引入西式臼炮形制仿制了飞彪铳,这个问题到那时才暴露出来。

      有鉴于此,明军在用飞彪铳发射开花弹时不再用木制螺旋引信了,用的仍是原始的炮捻子。这种开花弹装填程序也较为复杂,要先装木马子、再垫土、再装炮弹,外面再隔一层湿土。

      后来清朝的威远将军炮和冲天炮都是与飞彪铳类似,装填方式都一样,危险性还是很高,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的。

      会友公司臼炮的形制也类似于飞彪铳,但采用了碗口铳开花弹那种木制螺纹引信。虽然倍径只有1.5,开花弹在膛内旋转的问题不算突出,但为了以防万一,营造司还是在炮弹底部加装了木制的弹托。

      加装弹托的主意也是研究院那个左武卫提出的,彻底解决了西式臼炮与明军开花弹引信的结合问题。他还突发奇想说要设计一种新的延时引信,可以用发射药产生的燃气来点燃,如此一来便可省去点燃开花弹引信的步骤。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