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现在天还未完全放亮,但村庄里早已经是一片炊烟了。 有依附鸭寮山庄生存的庄客,已经早早地吃完早饭,出门去给地主家种田了。 还有些渔民和老弱妇孺则结伴去海滩边赶海。 初一和十五大潮,最适合赶海。 落潮后海水褪去,裸露出来的滩涂里、礁石上总会藏着各种小惊喜。 什么螃蟹、海螺、蛤蜊、海星等等应有尽有,运气好的话,还能收获卖相不错的海鱼。 大唐上上下下对带壳类的海鲜兴趣不大,但对海鱼是十分有兴趣的。 因为大唐的特色名菜“鱼脍”,就很适合用海鱼。相比内陆鱼,海鱼身上的寄生虫要少得多。 至于带壳类的海鲜,比如蛤蜊这种,还得弯腰费力地掏洞,收获并不一定会多,消耗的能量却不少,得不偿失,所以大家一般不会挖它们。 现代是吃饱了赶海游玩,能有收获就是赚到,根本不指望靠赶海填肚子。 大唐毕竟跟现代不同,饿着肚子找吃的,就要算一算找到的食物够不够抵消耗掉的能量。 苏青青洗漱完,拿了田家柴房放着的一张网兜,循着声音往海边走。 她还没有赶过海呢,虽然面上冷淡,但是一听张氏说到赶海就心动了。 村外不远处有一片很漂亮的白沙滩,已经影影绰绰有不少人。 但更多的人还没开始行动,只坐在家门口,跟隔壁的邻居一边聊天,一边编织渔网,或者大开着门织布。 此时的潮水还没落到最低点,不是最适合的赶海时机,还要再过一个时辰,才是最佳。 苏青青从村道上穿过,引来无数打量的目光。 昨天她进村的时候,就已经引起一波讨论了。 她当时虽然有着落水湿身的狼狈,但衣服的质地和雪白的脖颈与脸蛋,还是让人对她好奇不已,这就不是个会出现在这样穷乡僻壤之地的长相。 农家和渔家的女人、孩子,没有一个皮肤白的。就算刚出生时白嫩,经历风吹日晒也都黑了,没那个条件娇养。 而他们这个小村落靠海,海风日吹夜吹的,更加不可能白得起来。 所以冰肌如雪的苏青青一出现在这小渔村里,自然就引人瞩目了。 第(1/3)页